深入社会大课堂,将小我融入大我。今年暑假,kaiyun开云官方化学化工学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化院学子用脚步丈量大地,以“自找苦吃”的勇气,将课堂所学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在充分准备中筑牢实践育人“压舱石”。学院始终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和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以“提质扩面、精准赋能”为目标,学院党委专题听取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方案,提前部署、统筹推进。自5月初起,学院通过专题培训会、经验分享会、动员会等多形式,为实践团队提供选题指导、安全培训和资源对接,助力各团队明确方向、优化方案。正如院团委负责人郭先哲在动员会上所说:“真正的苦不是日晒雨淋,而是面对真问题时发现知识储备还不够,希望大家把这份‘不够’也带回来。”同时学院注重加强与地方团组织联系沟通,做好信息对接、需求对接、岗位对接,及时申报共青团、教育及其他系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专项信息。最终,学院共组建12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10名指导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其中3支团队入选省级以上专项活动,创历史新高:青苗语润实践队入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重点团队,星“核”追梦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星火筑梦实践队入选湖北省“爱心托管班”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展现了学院实践育人的扎实成效。另有不少同学以“返家乡”活动和分散活动的形式自愿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院团委召开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动员暨寒假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
星“核”追梦宣讲团在培训会上师生共同观看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
星火筑梦实践队开展第一次集中培训并进行试讲
聚焦需求、深耕细作,在多元实践中绘就青春服务“全景图”。各实践团队主题明确,紧扣化学、教育、环境等学科专业特色,精准对接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青少年成长等社会现实需求,在精神传承、教育服务、城乡发展、绿色环保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兼具人文温度与专业深度的实践活动。
厚植家国情怀,以创新宣讲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星“核”追梦宣讲团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点燃青春报国之志”为主题,深入社区、中小学校开展宣讲30余场,覆盖受众达2000余人次。宣讲回溯“两弹一星”历史,讲述宏大历史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聚焦科技前沿,展现中国核能的硬核实力与全球担当;通过趣味实验、互动游戏普及核能知识,让核能从“神秘”走向“可知”。宣讲团把一段段尘封的历史、一组组冰冷的数据、一项项尖端技术,翻译成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青春故事。同时,团队还开展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调研,旨在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精神谱系有效传播与传承路径。
宣讲员段晨蔚进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历史讲解
宣讲员屠董婷为八年级学生宣讲“两弹一星”精神
深耕教育实践,以多元活动助力师范生成长。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谈心谈话和教学研究等学生走上教师岗位的必备能力,在暑期实践的实战场景中得到集中锤炼与提升。星火筑梦实践队前往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排市中学开展为期三周的支教,为七至九年级学生制定了“基础巩固+兴趣拓展+自护教育”的三维课程体系,学生收获了知识与梦想,队员也完成教育成长蜕变,成就了一场师生共成长的“双向奔赴”。“来的时候想改变他们,走的时候才发现被改变的是我们自己”一队员离开时在朋友圈里写到。向阳花护航队8名队员走进黄石石料山社区开展了为期三周的暑假爱心托管班,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安全教育、知识科普和益智活动等服务,家长点赞“比培训班更走心”。追梦实践队和青衿致远实践队分别围绕高中化学教材和科普读物中科学家精神的呈现效果评估和乡镇中小学学生普通话使用情况展开教学研究,有效提升其文献查阅、发现问题的能力。
星火筑梦实践队为排市中学爱心托管班学子举办集体生日会
星火筑梦实践队老师带领学生做“水往高处流”实验
向阳花护航队志愿者在扭花手作课堂中与孩子们互动
守护生态环境,以学科专业优势守护生态底色。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各团队以化学专业为支撑,将理论转化为环保实践。水脉微痕实践队聚焦新兴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布与影响,开展环境科普与调研,旨在提高公众对这类“隐秘踪迹”的认知。青矜逐梦实践队创新性地开展“基于化学成分标签技术参数披露对消费者低碳支付意愿的影响”调研,探索如何通过科学信息的透明化,引导公众选择更环保的产品,推动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社区绿行调察队关注城市绿色出行,调研居民出行现状与公共设施使用情况,为优化慢行系统、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提供数据支持。
洞察社会问题,以敏锐视角回应社会发展之问。青苗语润实践队作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重点团队,深入湖北恩施、广西柳州、西藏山南、新疆阿克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了一场深入的调研与推广行动。队员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与访谈,较为全面掌握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现状与认同度。化识为盾实践队、危化储链实践队、筑梦远航实践队分别聚焦化学视角下的禁毒宣传、危化品事故处置中的物资储备和“双减”背景下课后延时服务等社会热点,开展针对性调研,用数据与分析回应时代需求。
青苗语润实践队队员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开展实践活动
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在成果转化中彰显实践育人“影响力”。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队员们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锤炼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实现了知行合一、学用相长。活动不仅服务了地方发展,更成为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思政实践课,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学院社会实践的扎实成效与青春风采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生动展现了化院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奉献社会的青春担当,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学院将引导师生把社会实践过程中触发的灵感、形成的思考、物化的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本科生科研项目、科技创新竞赛作品等,促进短期成果向长期成果过渡延伸。
从红色精神宣讲到教育实践,从社会调研到环保治理,化院学子用专业与热情证明:青春的甘甜,藏在直面困难的勇气里,藏在服务他人的奉献中,更藏在将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实践里。